跳秒裝置確保顯示清晰易讀。此裝置令中央秒針每分鐘向前移動60步,絲毫不差——如此精準度亦是朗格長久以來的傳統。費爾迪南多‧阿道夫‧朗格(Ferdinand Adolph Lange)早於1867年便帶來首款具備跳秒(法語稱之為seconde morte)功能的懷錶。在其設計中,他把跳秒裝置設於夾板之間。在短短十年間,秒針輪系已可置於3/4夾板上方;及後朗格的兒子理查‧朗格(Richard Lange)和艾米‧朗格(Emil Lange)為此設計申請專利。這個佈局的優點在於製錶師可移除秒針裝置而無須拆解機芯。
跳秒系統解構
在這個歷史悠久的裝置中,跳秒由急動長槓桿和星型零件控制,將每秒6次的擺輪振幅轉化為秒針向前跳動一格的動力。擒縱輪以及在透明寶石軸承下連接擒縱輪心軸的五角星型零件,亦一同每五秒沿著軸心自轉一圈。每秒鐘,星型零件的一角會鬆開拉緊的槓桿,形成製錶師所指的「急動」。槓桿迅速旋轉360度,並由星型零件的下一個角掣停,此轉動透過秒針輪系傳遞至中央秒針,使其前進至下一格。
跳秒裝置的啟動和停止功能
首款帶有跳秒功能的朗格懷錶,已可透過按鈕啟動和掣停大型中央秒針,同時整個過程由導柱輪操控。在1815 “Homage to Walter Lange”的L1924型機芯中,具跳動指針的秒鐘裝置顯然設於3/4夾板上,並按照1877年專利編號182所述的相同原理運作。如在中央秒針運行時啟動按鈕,由導柱輪釋放的V形槓桿會阻擋急動長槓桿,包括整個秒鐘裝置,機芯齒輪則繼續運轉。
機芯與秒鐘裝置的連接,取決於相應的三番輪小齒輪在心軸上的停按裝置。棘輪與小齒輪牢固連接,並透過兩個停按裝置和相關游絲,將扭力傳遞至跳動的三番輪。停按裝置的擒縱叉與棘輪嚙合,使動力由主發條盒移至秒鐘裝置。停動時,秒鐘裝置的齒輪受阻,但停按裝置的擒縱叉會從持續慢轉的棘輪齒口中輪流下降。在此簡單巧妙的設計下,只需透過單一主發條盒即可為機芯和跳秒裝置提供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