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68年,部分商人在距離克里斯蒂安斯多夫(Christiansdorf)的不遠處,即如今的德國弗萊貝格(Freiberg)偶然發現銀礦,這亦成為當地歷來首個發現的豐富礦床。荒涼的厄爾士瞬間吸引無數礦工、商人、燒炭工以至無業遊民。這股銀礦浪潮長達數個世紀,為薩克森部分地區創造了財富,更為日後的複雜製錶工藝發展奠下重要基石。
格拉蘇蒂鎮(Glaßehutte)的首個官方紀錄可追溯至1445年。這個地方的名稱來自迷人的透明物料——玻璃(Glaße),而「Hutte」則指工坊。事實上,此處於1490年發現銀礦後,對小鎮的發展也產生了重大變化。
發現豐富礦產四個世紀以來,厄爾士已發展為歐洲採礦業的中心。就業機會湧現,且不限於礦工,越來越多的專業藝匠來到這裡。採礦業為薩克森的經典工藝帶來培訓和發展的機會。
選帝侯奧古斯特(1526–1586年)在地緣政治上滿懷抱負,他通過多項法規和改革,促使薩克森的經濟蓬勃發展。一如其時的許多君主,他也熱愛收藏。1560年,他在德累斯頓建立了「蔚為奇觀」的藝術館。內裡放滿令他著迷的物品,如畫作、武器、珠寶、工藝品、奇珍異物和精緻的日常用品,以及機械、天文和測量儀器。這個藝術館正是皇家數學物理儀器展覽室的雛型,後者於1729年正式創立,並在約翰‧戈特弗里德‧科勒(Johann Gottfried Köhler)的指導下,成為精密計時發展的關鍵所在。
困境與新開始
三十年戰爭(1618-1648年)之後,薩克森歷經悲哀的歲月。瘟疫成為人口減半的主因。得來不易的繁榮景象驟然消失,但當地居民沒有放棄。他們竭力開採銀以外的新資源,如鐵、錫、鉛、銅、鉍和蛇紋石。薩克森居民充分利用這些原料,而相關的專門工廠亦首度在各大城市陸續出現。
金器工藝是人類最古老的專業工藝之一。有關薩克森金匠的記錄可追溯至1368年。這門工藝在巴洛克時代踏入全盛期,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「強者」奧古斯特的御用宮廷珠寶匠約翰‧梅爾基奧‧丁林格爾(Johann Melchior Dinglinger)。時至今日,丁林格爾的多件精緻創作,包括為俄國沙皇彼得大帝(Peter the Great)打造的瑰寶可於德累斯頓的綠穹珍寶館(Grünes Gewölbe)內一一細鑑。
製錶發展初期
薩克森製錶業的真正誕生日期經已無從稽考,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同業公會的核心始於1540年在德累斯頓正式創立的首個製錶師協會。首批製錶師是鐵匠公會的成員,這是因為鐘錶最初交由鐵匠和金屬工人製作。